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政策 - 正文
考生选专业更看就业前景 增专业多为吸纳生源
来源:来源:人民网 作者:贾林娜 赵建伟 2007-3-20 15:08:00 【字体:小 大】

  日前,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其中,天津市11所市属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共新增34个专业。到底几年后这些新专业的“开山弟子”的“市场销路”如何?专业的“新旧”与“名气”哪个更重要?这些问题显然比专业本身更受考生、家长关注。

  本科专业数量的逐年递增,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也给考生报考带来更多选择,但随之而来的也带给人们这样一个疑问:高校学科建设“量”的膨胀,是否真的贴合市场需要?在“量”与“质”的天平上,学校管理者又如何增减砝码,保证学校的发展?

  填报志愿:求稳者居多跟风者少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填报志愿是考场拼搏后的又一场“博弈”。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家长和考生参加各种招生咨询会、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招生手册,就是为了能在个人喜好和未来发展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

  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的新华中学学生小王是个文科生。她告诉记者,文科生填报志愿,选择范围要比理科生窄,所以就更要看重所选专业毕业后的出路。比如今年外院新增了斯瓦希里语专业,她看着就很新鲜。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斯瓦希里语是非洲主要通用语言之一,约有5500多万人使用。她认为,从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后,今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将有更密切的往来,应该是一个较有前景的新专业。尽管还有几个月才能将“志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但现在她就已经一点点地在积累素材了。

  某直属中学教务处主任表示,每年指导学生和家长填志愿,学校都要从招生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今后深造的可能性上给家长和学生以提示。至于专业的新旧与否,是与高校的地位、师资等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可能是学校为了充实本校的学科体系而设置的,师资力量未必很强;有的则是前沿学科或交叉学科。这些情况学校都是要提醒到的。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也表示,上大学就是要让孩子今后有一个好的发展,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家长通常还是要帮孩子考虑到今后的“出路”。新专业有时候不好把握市场前景,如果考分有余量,还是会选择传统的、看得到就业趋势的专业,这样比较稳妥。尝试报考当年的新专业,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冒险。

  就业前景:新专业面临未来挑战

  无论是毕业学校的指导,还是家长、考生的挑挑拣拣,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作出最后决定的重要前提。

  比如财经类专业(包括经济类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历年来都是志愿选择的“重头戏”之一。财经类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统计、财税、经济信息管理等。这些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财经类毕业生。当前,本市各财经类院校、综合院校,工科院校、师范院校都设有经济学院(系)或管理学院(系)。

  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虽然近年就业市场对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量都在前三位,但有较强职业技能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如果高校不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毕业生还是难有“销路”。另外,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财经类毕业生一度成为社会上最抢手的人才之一,因此近些年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财经类专业,使财经类毕业生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目前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院校约500所,而且财经类毕业生数量增幅远远大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平均增幅。从近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趋势看,财经类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又导致这类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所以,高校增设专业既要注重内涵发展,也要贴合就业市场,为学生今后的出路“铺路”。

  据了解,近几年,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均未增设本科专业。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参与者之一,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葛宝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天津大学不再增加本科专业,并不是说天大就不考虑设立新专业,只是条件没有成熟,就不会盲目上新专业,这是对学校总体教学质量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葛处长还认为,高校增加专业必须考虑如下因素,如: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就业的情况,专业的学科依托,师资的数量与水平,实践教学条件,以及对学校总体水平的促进作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都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因此根据当前社会需要及热点增加相关专业,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吸引生源的好举措。但是,新专业的设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学校要对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负责。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认为,现在各高校都在往综合性方向发展,所以势必要增加相关专业;而南开大学本来就是综合性大学,专业相对较全。从办学理念上讲,南开大学在本科专业建设上目标是求精求强,不一味求大求全。如果现在再增加专业,相关的设备、师资都难以保障。如果盲目超越规模地发展,教学质量势必会下降,舍“质”求“量”,得不偿失。南开大学从1999年至2005年,增加了26个新专业,目前,学校是要把这些专业建设好,从师资队伍到教材都要加强建设。

  针对本市高校学科建设,市教委主任何致瑜在天津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上曾提出过明确观点。他认为,学科建设要遵从“差异性发展”和“比较优势”。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有限目标”上,让优势学科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不能几个人一商量,一个晚上就把一个学科“设计”出来。

  选专业 自己要有“定海针”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这是近年来很流行的观点,与专业有关的每一个风吹草动都能吸引考生及家长的目光。新专业往往跟社会热点更为切合,因此也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这些专业外表光鲜,师资、设备、出路到底如何,这些问题对每一名考生更为实际。去传统工科院校学表演,到建筑、农林、师范类院校学经济,就未必是个好选择。说到底,选专业这事儿,更要听自己的。新专业、老专业,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才是好专业。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